资讯这6年,陆川电影资金链断裂后,每天拼命“搞钱”
首页资讯影视预告这6年,陆川电影资金链断裂后,每天拼命“搞钱”

这6年,陆川电影资金链断裂后,每天拼命“搞钱”

他,叫陆川,赚钞票,养电影,不可笑

在电影《749局》杀青后的近5年时刻里,演员李晨一度以为“这事儿翻篇儿了”——这确实是对影片不能上映的一种委婉讲法——他甚至忘了自己还曾参演过如此一部电影,“前两年看一个公众号写什么消逝的电影,我一翻看到了《749局》,想起来还有这么一电影。”

圈里与李晨有同样方法的人不在少数。

《749局》的导演,是这几年来看似在公众视野里销声匿迹的陆川。在电影没做完的这几年,除了向资方“追债”和寻项目合作外,陆川特很多主动与外界接触,“电影做不完对电影导演来讲是个原罪,我自己是有羞耻感的,能不出去就不出去。”

自2018年10月电影《749局》在重庆开机后,陆川就随之陷入了一场空前的财务危机。他没有听监制韩三平的话,等投资到了预算的85%再开机,而是在只收到了30%的情况下就在北京开了机。当时他们整部影片的预确实是3.5亿。

电影《749局》海报

电影是陆川从2016年就开始筹备的。这是个野心勃勃的规划——一部带有科幻色彩且具备好莱坞工业水准的视效大片。但在当时的国产影片中,并无前例可循,辅助影视方面的AI技术也尚未出现,陆川只能通过画分镜、做预览、再塑模等一系列极为繁琐的流程实现他创意的视觉化,再加上世界观的不断推翻与重建,使这部影片的筹备时刻被拉长到了两年。

在影视行业热气蒸腾的2016年到2018年,差不多诞生了多部票房过10亿、20亿甚至30亿的国产电影。

陆川觉得当时“遍地差不多上钞票,到处差不多上老大,一切差不多上在向好的逻辑里。”而他们的6家投资方中有4家上市企业,这让陆川觉得踏实,那些差不多签过协议的钞票就跟在自己兜里一样。

但就在陆川开机当月,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,部署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。一时刻,企业接连暴雷,曾经热浪翻滚的资本极速退潮。作用到陆川身上的是,那些本该陆续打进剧组账户的投资迟迟没了动静。

开弓没有回头箭。陆川只能一边拍戏一边寻钞票一边精简队伍压缩成本——最先请走的也是他最费心请来的、人均周薪2万美金的好莱坞美术、摄像、道具等五巨头,之后是精简拍摄队伍与食宿成本的压缩……还一边将自己和企业的钞票往剧组里垫。李晨印象中那时候的导演“头发从没整齐过”。

到2019年7月杀青时,剧组规模差不多缩减到了300多人,住人均100元每天的酒店。

但这电影最烧钞票的后期视效部分,资金还没着落。

2019年杀青后的一次饭局上,韩三平鼓动陆川“把那个项目扛起来”,“靠你的方法把那个项目资金堵上。”陆川讲自己差不多垫了特不多钞票了,韩三平“啪”地拍了一下陆川大腿,“这垫的钞票就算你投资了,只有你投到里面去,大伙儿才相信你,才会觉得你是股东。”而同时,陆川右边的大腿也被王中磊重重地拍了一下。

之后特不多年,陆川都觉得自己被拍这两下大腿忽悠了。

承担一部电影,是要承担它全部的财务咨询题,补上全部财务缺口,把原本属于大股东的法律风险全部背下来。

当时确实是陆川最为焦虑的一段时刻,不仅项目没钞票,而且因为电影上映延期,触发了5个诉讼并涉及到2500多万的欠款。

“我们家是读书人家庭,家教是再穷也不许向不人借钞票——从来没有欠过钞票,也没有打过官司。”陆川讲当时突然面对这些咨询题的时候,他感到特不无望和无助。

陆川自诩往常是“商业白丁”,用人逻辑确实是看谁眼顺、关系好就用谁,也不明白作为创始人有什么事儿是需要自己必须管的,“我认为专业人管专业事,公司交出去确实是最大的专业。”

因此在影视资本翻涌的年代,他的公司是交给朋友治理的,投了好几个创业者,也投了青年导演的项目,只是并没见到传讲中的百倍收益,绝大部分投资连本金也没回来一分。

为此陆川失眠了特不长时刻,资金窟窿太大了,“一个小目标是当时的我无法跨越的深渊。

2019年底,陆川被邀请去读MBA。“下雨天打小孩,闲着也是闲着。”因此陆川成为商学院中少见的导演学员。也是在那儿,陆川才“第一次听到KPI这些词儿”。

像老鼠掉进了米缸一样”,陆川觉得商学院课程像是给他开了天眼。陆川开启了“即插即用”模式,上完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课后休息时刻,他走出教室给公司HR打电话,让对方把一个高管开掉,那是他的好友,在公司差不多工作了7年,没签过一单。但陆川差不多不再吃“苦劳”这一套了,他要见“功劳”。

陆川参加活动

陆川决心整顿公司,他要让它履行使命——完成《749局》。

从2020年起,电影导演陆川决心开始接拍广告。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快的变现渠道。“生存逻辑,搓背假如能给够广告的钞票,我也能去搓一下。”

从那年开始,陆川背着双肩背到处接拍广告,仅2020年就拍了十一支,每个月都有他拍的广告出现在朋友圈,“行业里讲老陆抢钞票抢疯了。”那时,也是圈内对他流言蜚语最盛的时候,他和电影《749局》常会成为不人饭桌上的话题,因此,大部分差不多上不看好的。

陆川疯狂拍广告挣的钞票,转手就进了《749局》的账户,20多人的后期团队安安静静地坐在陆川的公司里,一颗镜头一颗镜头地消除着绿幕,制作着后期预览;澳大利亚,印度,俄罗斯的视效公司开始加入制作团队。

“我没有钞票一下子把这一千五百颗镜头全部发出去同时做,我的策略是挣多少花多少,一点点做,铁锅慢炖,迟早有作完的时候。”

贾淕是少数坚信陆川能把《749局》做完的人。她是华文映像集团的董事长,也是《749局》的早期投资人,之后她在陆川不定时发来的消息中得知影片的进度。

大概4年前,两人在一个电影节上碰面,陆川跟贾淕讲,“你放心,我一定会把那个片子做完,不做完我可不能拍其他电影。”贾淕觉得这句话“有种一掷千金的感受。”事实也确实如此,在最难的3年,陆川拍广告、上综艺、拍剧集和冬奥纪录片……把自己能赚到的钞票都赚了一遍,除了电影。

今年初,陆川拍摄的一部剧集杀青,他反复盘算自己手上的资金,发觉当这部剧的承制费一到,公司那小小资金池里的钞票刚好与他《749局》的完片预算打平。那一刻,他觉得自己头上的乌云没了。

今年3月,李晨接到《749局》的补拍通知,在补拍现场,他又见到了那个头发算不上整齐的陆川,对方抱着iPad给他看影片的后期制作,如数家珍般,“你看我那个镜头是如何做的、寻哪个团队做的,那个镜头是如何做的,现在还需要做什么。”然后讲,“我这两年啥事没干,挣点钞票我就做一个,挣点钞票我就干一个。”这话听得李晨鼻头一酸。

最近两年,尤其是确定能完片的今年,当再听到关于自己和电影的流言,陆川不再沉默了。“这两年变得特不勇敢,谁讲不行我打电话过去。”脸皮什么的差不多上小事,“当你要去承担一个机构的生死的时候……我们这是一事业,你不能在背后随意抹黑,因为我们也没有欠任何人的款,是不人欠我们的,我们有什么责任吗?任何一个导演你一个项目1/3投资不到,他能做完吗?而且我们现在是垫资做这事儿,不是,投资。这些事谁也不能讲,这是我底线。”

4月22日,《749局》补拍杀青,陆川发微博讲自己没有遗憾了,“八年一直拖着这艘船,终于能够靠岸了。

以下为陆川口述,经“后浪研究所”整理后公布——

曾经账上可能就7万块

2014年,三爷(韩三平)离开中影前寻我聊,讲你应该尝试着去拍一些作者性和市场性结合的东西,而且要突出市场性,简单讲确实是你得拍给我挣钞票的戏,我讲行。

因为我前4部电影,比如《寻枪》《可可西里》差不多上文艺片,但那个时候整个行业都变了,都在拍类型片,要抓趋势,要谈受众体验等等一系列新的概念。

因此我就拍了《九层妖塔》。但我当时有点拧巴,就我老得提醒自己这是一商业片,但还想有作者性,就既要又要还要,导致最后也没把作者性和娱乐性平衡好。但这触发了我对类型片的爱好,包括当时大量的视效工作要学习,我觉得那个东西是特不迷人的。

从2015年我就开始筹备《749局》那个故事,我当时就真心想做一个展现电影成熟工业的东西,内容上,也是我一部分青春经历,因为我曾经在749部队工作过。

我们美术请的是《疯狂麦克斯》的美术;摄影师我请的是David Tattersall,他拍了《星球大战》123,拍了《绿里奇迹》;视效总监也是你听讲过的这些《阿凡达》什么都参与过,还有道具……当时这五巨头全是好莱坞过来的。

那时候中国电影市场对海外也有吸引力,交流也特不繁荣,完全是个外向型的状态,我当时在好莱坞是能摇到人的,而且他们差不多上差不多上打了折的。

2017年定的预确实是3.5亿,在国内也不是讲高到哪去,那时候差不多有特不多比如6个亿的制作了,(3.5亿)关于那个体量的影片来讲确实特不节约,我觉得是能做下来的。

当时整个行业热气腾腾的,就觉得遍地差不多上钞票,走哪差不多上老大。各种利好的消息,哪个导演工作室“哐”就被哪个平台收购,哪个“哐”又一个被大佬给收购了。尽管我公司门口没有讲像行业那么川流不息,但我们那个电影旗子一戳也确实比较好融资,特不快我们就有6家投资方进来,其中4家上市公司,对我这种商业小白来讲我就觉得好稳。

三爷讲你钞票到了85%再开机,当时我们账上可能到了30%,可能还有两笔钞票下礼拜、下下礼拜就到了,到了可能就50%,还有一个公司讲一个月那钞票就全到了,我讲这都老街坊了,而且我去参加他们的内部绿灯会,那差不多上上市公司,真正的大平台,就觉得没跑了这事儿,拍吧。

结果正好赶上18年行业刹车,那一下天翻地覆哀鸿遍野,许多公司突然爆雷,我们领投的这家公司35%的投资一下出了咨询题就搁置了,没讲不投,就搁那了。这当时差不多上打了头款的,我觉得这35%是差不多在我兜里的钞票。那么大一个互联网平台,日入斗金的公司,它如何可能差我们这点钞票?后面我什么缘故要做企业?我就发觉你没法依靠第三方,这事只有我自己企业做大做强才行。

当时领投这家公司的一位治理层,也是朋友,就一直劝我讲再等等,我讲这如何等,我俊凯的约都签完了,因为演员他确实是签这些天,要不他后边拍不的戏了,因此我也是卡在中间,我只能开机。

一开机就停不了,而且当时格斗场最核心的一场动作戏差不多拍差不多了,剧组上千号人在那,你一天差不多上上百万的开销,那时候就有点紧张了。比如这期应该到账一两千万,可能实际到账确实是几百万,但是剧组一天的花费你明白吗?可能确实是一百万,一百几十万,群演每天要现金结账,汽车加油、住宿,特不多东西都要现金。

立即就开始节流,好莱坞主创是第一波离组的,因为确实支付不了他们的钞票。戏只要能拍下去,奢侈品只能先放下,这都属于奢侈品。然后就精简一些团队、车辆,最后就减到300多人,住宿条件也落,最后可能就住100一张床的,再往下就没法住了。就处处得省,各种省。即使如此,拍到中期剧组的钞票差不多特不紧张,我们曾经账上可能就7万块钞票。

只有你投到里面去,大伙儿才相信你

那时候在剧组觉得特不漫长,每天都在为这些钞票焦虑。

19年我们就放慢战线。因为我们是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,有大量的景要置,置景的过程要3到5个月,一般是预置,然后20天就拍完了。但我们没有钞票去预置,我们只能在一个景里边耗时刻,那个景拍还不敢把它完全拍完,去拍外景等钞票,用时刻换空间。等到一笔钞票,留出给大伙儿吃喝拉撒睡的部分,然后再抓紧把这俩景给它先弄了,那就太煎熬了。

工业化的流程,是一下我所有景建完等剧组去,或者我先做三个,拍这三个的时候我再做俩,然后拍这两个,这是正常的一个逻辑。但我们就做不了,因为一直缺钞票,我们只能吃着上顿在后边寻下顿,就像是边打仗边突围那个逻辑。

电影《749局》海报

后来我一个老哥们儿到重庆探班,他讲川儿,35%我确实投不了了,然而我的职权范围内10%我能自己讲了算,我直截了当投给你。他救了我。这一笔3500万,是支撑我杀青的资金。

讲实话我这些投资方都不容易,行业里太难了。有一个资方哥们,他给我电话讲川,我账上就八百万了,我给你五百万,三百万我过生活。然而后面的钞票我投不动了。我能感受到这是情谊。周一的时候五百万就到账了。我拼到今天有特不大一个缘故是因为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。

杀青之后,我开始关怀产业报告或者看一些财经新闻,我开始关怀这些股东他们公司如何样,他们还有没有可能把资金投进来,听上去有点鸡贼吧。

从2019年7月开始,我突然发觉那个事儿就深了,有了一种特不危机的感受。就比如前一天还在跟某个股东要钞票,跟他在一起吃饭,特不正常。翌日就看到一个新闻,讲某某公司如何如何。我才明白他背着多大的事。企业家太不容易了。

坦率的讲,我不是那种在任何时代任何周期里面都具备强吸金属性的创作者。作为一个大行业中泛舟的一个人,必定被那个波浪所波及。

当时我们账上差不多没有钞票了,资方一共就打了两个亿左右,整个后期完全是空挡滑行,除了养公司,还养着一支二十几个人的后期团队,我当时依旧个创作者心态,就一点点往里垫钞票,想辙把这片子做完。

那会儿陆续垫了大几百万,想着投资方的钞票进来,我们就把垫资撤回来。反正北京小孩,再如何着就啃老呗,反正我爸房子也多,一直比我富裕。

事实上当时我还去上了个商学院,当时班上有好多又年轻又有钞票还上市了的同学,一讲年产值多少个亿,我心讲要不让他们给我投点儿?但依旧那点儿面子,就从来没跟他们张过嘴。但也幸亏没开口,因为紧接着疫情就来了,把所有人都打倒了。我亲眼看到我同学就被各种血洗,一夜之间关店多少,负债多少,最后卖资产——我心想幸亏没给人添堵。

后来有一天我、中磊、韩三平三爷还有几个人一块吃饭,然后三爷就讲,川儿你看大伙儿都特不困难,你假如把那个项目扛起来,你可能就财宝自由了。我讲我如何扛下,这么多钞票?他讲你应该学学(两个导演名字),人家都差不多成为制片公司了,你这依旧打工呢,你往前走走,你看你能不能靠你的方法把那个项目资金堵上是吧?“啪”一拍我大腿。

749补拍片场的韩三平

我讲我都垫了钞票,三爷讲这垫的钞票就算你投资了,只有你投到里面去,大伙儿才相信你,才会觉得你是股东。同时王中磊拍了我右边的大腿,以示鼓舞。

我两边大腿被他们俩各拍了一下,就把我拍进了那个局。

我有好几年都觉得自己被忽悠了,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投任何一部电影。但现在假如我自己的电影不让我投都不行,我什么缘故不投?我相信自己,我也会做得更认真和慎重。

往常导演在整个产业中本质上就类似于一个代孕角色,等任务完成了,小孩就被接走了。然后卖多少钞票差不多上人家的,你再也没有机会跟它去产生任何关系,你去个电影节都得寻人家咨询能不能借个拷贝。

现在我觉得疫情后,产业应该有新的产业逻辑,你比如讲IP必须是我自己的,我们开发了那个IP,什么缘故要卖掉?什么缘故我们不能让它沉淀在自己的公司里面?我们既然要做那个公司,它就应该有更长的寿命,它价值实际上是IP的价值,它不是我的生命的周期,它是个IP的周期。因此我现在开发的电影不让我投都不行。

拼了,就要在这条战线上活下去

但那时候企业也没有什么钞票了,项目也没有什么钞票了,我从家里拿钞票给公司发工资也常态。

我拍戏期间减剧组的时候也在减公司的(人),我们公司从最多70多个人到我杀青回来的时候还有40多个,之后开了闭门会,高中层又走了18个。

我们当时跟被迭代的团队告不的时候就讲,对不起,我们没有方法带那么多人走下去了;我讲留下的人过得不是好生活,你们走的人也不一定是错误的,因为我要带一批人杀出重围,我们留下来的人唯一的任务是让那个电影活下来,然而你看这戏现在缺口多少。

我往常不想把太多精力放在治理公司上,我还要做电影呢。我作为一个创始人,我不明白什么事儿是我必须要管,我以为这事交出去才是最专业的。

上了MBA,我发觉我脑子里几乎所有关于商业的知识,几乎差不多上错的。

那时候我们融了些钞票,一直在投,投创业的人,投青年导演,你讲投的对吗?也没毛病。事实上风险还挺大的。我不明白人家讲那个事儿,当时团队一部分人是我们股东的人,他们差不多上金融人士,人讲今后可能是10倍20倍100倍的收益,什么缘故不投。

那时候确实不明白,是一个商业老白,原来我用人确实是朋友逻辑,看谁眼顺、关系好就用,后来在商学院才第一次听到KPI这些词儿。

陆川在拍摄中

然而投的钞票没有一分钞票回来,如何跟人退出?

人家自己都赔了,你也不行意思追到他家里去,交个朋友罢了。

我眼前就做自己明白的事儿。

那时候就生存逻辑,有什么干什么,搓背假如能给我广告的钞票,我也能去搓一下,惋惜没那技能,但拍广告是我专业。

原来有人寻(拍广告),我真挑,那时候有点清高,时刻不趁手或者心情不太好的,或者觉得品牌跟我不匹配的都不能拍是吧?

但20年我就派出了团队去寻广告,如何讲我们拍得好,然后低价,那一下活就来了。然后接真人秀。

你发觉广告是最快的,周期短,两三天就拍完,但它从开会到完片得俩月。我就老得坐在那陪笑,那个事儿也挺痛苦,往常作为电影导演是不情愿同意这事儿的,但现在我职业性的这种陪笑差不多特不会了。

也确实是拼了,那一年我拍了十几支广告,几乎每个月朋友圈都会有广告出来,行业里讲老陆抢钞票抢疯了。我们就要创品牌,就要在这条战线上活下去,当时不明白还能干不的。

拍广告首先保住了公司团队,也保住了后期制作的核心团队,重要的是,公司开始有正向的流淌资金了。

我特不快发觉它(广告)锻炼了你,广告流程化治理特不严苛,因为这点利润全在周期上,你超一点周期,这就算义务劳动。因此拍完这二三十支广告之后,我们公司内部的成本治理这套流程是被夯实的,我们现在拍什么东西,第一讲究不能超预算,第二不能超周期。长时刻的反复的用商业项目去磨砺,对我们团队和公司的治理以及这种内控,还有包括OA系统的建立都起到了特不大关心。

但广告它尽管快然而(钞票)少,我们视效团队常年二十几个人,挣那点儿钞票真不够花。而且你越拍越无望,你操的心是一个卖白粉的心,但最后做出了的确实是一颗品相还不错的白菜,人家快销的“嘣”就推到市场上,内心就特不痛苦,特不期待着能回到电影。

而且广告差不多上冲着我来的,我讲让不的导演拍我监制都不行,这是我在广告行业没方法大进展的一个咨询题。今年我们要强推合作导演,就那个事儿客户要认,假如不认我们就宁可先放,否则那个事儿就我们腿就迈不开。

陆川团队在拍摄中

圈里朋友劝我,你一个电影导演一直拍广告,会消耗你的品牌价值的。事实上我内心也有坎,因为你电影做不完对电影导演来讲是个原罪,我自己是有羞耻感的。因此那个时候我索性就不接触外界。

但后来我这坎儿过去了。有一天我跟一哥们吃饭,那时候我差不多拍了20多支广告了,他讲最近圈里老讲你拍广告,看你挺疯狂的。但那会儿疫情你能天天拍广告也是一事儿,因此大伙儿从开始的吃惊迅速转为艳羡。我那天就跟他讲,我讲兄弟我差不多不拍广告,我开始拍剧了。

冲到里面去,成为剧集行业的野蛮人

21年初我们做战略的时候,我就讲一定要做剧。

一是广告这块业务的收入不足以支撑电影业务的耗费,二是上过MBA后我就意识到单一产品线关于企业的进展事实上特不危险,而我们企业最有竞争力的显然是内容研发,因此我们要做剧。相比于电影,剧集的市场更商业。

这艘船更大,我们必须上那艘船。

我们迅速搭建了剧业团队,我提出要当年拿项目当年开机,我就提出一口号“开门办厂,服务行业”。

19年往常我们都立足于自己研发项目,但周期长见效慢,而且小孩们都比较年轻,你特不难在一个团队里边聚拢这么多的高手,雇不起。

我就讲一定要冲到里面去,我们要成为那个行业的野蛮人,就像广告一样。

我们没有资格做版权,没有钞票,但内容能力是我们的强项,我们就用那个东西去进入市场。我就自己冲出去,从一个兄弟公司寻了一个项目过来,他们从韩国买了《good doctor》,但他们落地不了,我讲咱俩合作,我帮你开发我帮寻平台,然后挣那个承制费。然后就有了《非凡医者》。

但那个过程并不一帆风顺,也被一些平台拒绝,因为《749局》的咨询题有特不多流言蜚语,最后合作成的芒果台,就直到片子播出前他们才讲,川导确实太多人劝我们不跟你合作,什么缘故?第一你现在《749局》缺钞票,讲我们要跟你合作,是不是做剧集的钞票你会挪到《749局》上去?第二确实是讲你作为电影导演你可不能亲自拍的,你也可不能用心的,因为你有电影要做。

然而最后她讲第一没有想到我自己把剧本全写一遍;第二,财务特不透明,我们没有任何挪用;第三,我从开机到杀青每一天都在现场自己拍。

紧接着我们就跟另一个兄弟公司合作了《借命而生》,他们也是开发出了咨询题,我讲拿过来,不确实是写剧本这点事儿,我就帮他们寻编剧做剧本,然后一块寻平台就进了迷雾剧场。

今年2月4日,《借命而生》杀青。这两部戏,都没有超期超支。准时开机,按时杀青。

剧集通过这两场战役,我们差不多上稳了。锻炼了团队,跑通了治理流程,完成了作品,重建了口碑。更重要的是,因为剧集的制作,新资方看到了我们企业的价值,为《749局》电影等来了新的投资人。

我做剧集的时候,好多人都觉得“丫有一电影丫确信可不能全力以赴”,错了,我做剧集的时候我100%给剧集,我必须在剧集那个赛道上活下来,我要用剧集养电影,因此我在这事上我必须做到我能做到的最好。但我是在100%的投入之外,我再拿出该睡觉或者该歇的20%给电影,因为我还得跟Dneg(Double Negative英国闻名视效公司)开会。

Dneg是一巨牛的英国视效公司,什么《沙丘》《阿凡达》《普罗米修斯》……就好莱坞牛逼的片子才去英国做,我们现在将近1000颗镜头确实是他做的。不处再如何省,制作这块不能省,我希望我们留下那个作品是会有人看的。

最开始他们给我报了一个巨high的价,我一看完了,他们报那价比我整个电影成本还高。但我又心痒痒,你不跟这种顶级视效公司合作,你如何能够取得真经?

杀青之后赶上疫情,我可能他们也闲着,就开始聊,一周一次会,比如讲剪镜头什么,这设计如何弄?全行业我可能都觉得这电影死了,只有我的那些视效公司从来没觉得,因为我老跟他们开会啊。

聊了一年,成果是制作费落了一半左右,我依旧够不着。最后我就先斗胆不要脸地提了一下,讲能不能投我一点?现在觉得好无耻,他们难道讲考虑。他们也是喜爱这电影,就讲拿出一半制作费算投资,而且不占国内的,占海外的。这一下又救了我。

陆川和王俊凯在片场

Dneg签约那天告诉我,这是他们历史上亚洲唯一一部投资的电影。人家挣制作费的公司,凭什么投资?每天一睁眼就得发许多工资的视效公司投了我的《749局》。我觉得是件骄傲的情况。

关键Dneg最牛的一点是大合同我们这两天才签,他们在没有签合同的情况下,差不多在这半年里给我们做出来好多镜头了,太讲人情了。

疫情后去年6月我们做了一次股权融资,陆续进了2100万,当时也跟人讲好钞票进来就做《749局》,我直截了当就把所有的制作闸口全打开了,现在全球有16个国家的供应商团队正在给我们这电影做后期特效。

我没有什么特不恐惧的了

我到今年才明白这电影一定能做完。

2月4号《借命而生》剧集杀青,我就在那扒拉我手上的钞票,我反复盘预算,发觉等这剧的导演费承制费到账之后,这钞票往我们这小小的资金池里一放,跟我的完片预算 Even了。我觉得牛极了,走路就开始横着走了,就爱谁谁,我明白电影能够做完了。

这两年尤其今年开始,关于《749局》流言蜚语明显减少了。往常当那个戏不能明确的我能救活的时候,我不太想讲,谁让你电影没出来,这确实是原罪。

另外,这几年大伙儿生活都不行过,我老在不处讲资金不到位,会可不能给人家雪上加霜?因此我一直闭嘴不讲。

我这两年变得特不勇敢,谁讲不行我打电话过去,我讲听讲你在哪个酒局上讲我电影不行,我讲你什么缘故讲这话?我打了三个类似的电话。你能感受到对方赶忙慌张,他讲我没讲,我讲有人听到了,而且告诉我了,我觉得是你讲的,因为你会讲那个话,你事实上明白真相,你什么缘故要这么讲?我就会当面跟他对质。

那个时候你会发觉那个世界上就怕阳光,当你直截了当面对他讲这些事的时候,你会再也听不到这些话了。

打第一个电话之前转了特不长时刻腰子,我作为一个读书人如何能跟他撕呢?但第一个电话打完之后,赶忙就自由了。

当你要去承担一个机构的生死的时候,这些事差不多上小事,脸什么的不重要,我们这是一事业,你不能在背后随意抹黑,因为我们也没有欠任何人的款,是不人欠我们的,我们有什么责任吗?任何一个导演你一个项目1/3投资不到,他能做完吗?而且我们现在是垫资做这事儿,不是,投资。这些事谁也不能讲,这是我底线。

这两三年,我把公司往常的一些乱八七糟的烂尾的东西也都处理掉了,2022年,当最后一个官司了掉的时候,我觉得天都晴了。我们去年做了一轮股权(融资),他们进调的时候咨询你有没有欠款,我讲一没有欠款,二没有官司,特不自豪。

现在所有的事我差不多上享受的,从春节到现在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,司机都扛不住了,换了三个司机——但我特不享受,终于和电影在一起了。

它是我那个时刻段我自己最热切要表达的东西,粗糙和精细差不多上我那个时期的陆川,我觉得挺好,这事成了。这些兄弟把钞票扔在我身上,我得给兄弟们一个交代。最后这一棒我跑了五年,尽管长了点,然而我对自己、对资方对我所有的朋友都有交代,我把这艘船拖到了港口。

我觉得特不多东西放下了,对我来讲这确实是成长,我没有像不的片子上片的时候焦虑,我现在无所谓,我没有什么特不恐惧的,那个片子骂和赞都正常。从杀青到现在5年了,这5年中我许多次审视它,假如它不靠谱,假如它不够硬,假如它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小孩,我确信转身就走。

现在《749局》对我来讲,就陈桂林(电影《周处除三害》中角色)那句话“我要让世界看到我”。没有什么得失心理,电影出来就行,我讲它卖一块钞票我都赢了,因为这事儿确实特不难,但我们也可不能卖一块钞票。反正我赔了我是最大投资方,我跟你们所有股东站在一起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贾冰、乌日娜解读《末路狂花钱》 分享幕后趣事
下一篇
张艺谋获远东国际电影节金桑树终身成就奖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